在台灣,只要是醫藥相關從業人員,大概都知道台灣醫藥分業喊了這麼多年,仍屬於空中樓閣

民眾雖然不一定知道情形或了解原因,但是大概都能夠從最近的新聞中,看到不少專家學者拿國外成功的醫藥分業案例來指責台灣的政策

舉例來說,國際SOS緊急救援組織協調醫師陳婉琳說,韓國因為醫藥分業嚴格,醫生不敢亂開藥,在韓國可能用兩種藥的病,台灣可能要五種

台灣為什麼無法成功的實施醫藥分業?

真正的醫藥分業又該是如何?

在回答上述兩個問題之前,要先解決一個弔詭的問題

醫師和藥師哪一個比較懂藥物?

從學校教育與專業訓練來看,醫師大多在學怎麼治病,包括怎麼用藥物來治病,這些藥"各自"有哪些副作用

藥師則是專注於在學每一個藥的成因、功效、原理,以及它們與其他藥物間造成的排斥或相輔相成的結果

從產業鏈來看,藥廠研發新藥後,先教會醫師怎麼使用與如何使用這些新藥,至於藥師,只有在醫師應健保局或衛生署要求下開課時才能學到

所以,當民眾從醫師處獲得新藥的訊息時,去詢問藥師,藥師不見得知道

所以,當藥師從專業角度察覺藥物間有互斥現象,請醫師改處方時,醫師覺得藥師懂得沒他多,還不尊重他的專業

雖然,健保局規定藥師們在發現藥物互斥狀況時,按照國際慣例與醫藥分業原則,要通報醫師請他更改處方並呈報健保局

但是,有經手過的藥師們大概都知道,以上的要求,無論哪一個都純屬作秀,絕對不會落實

曾經有剛畢業考上執照的藥師,在大醫院工作後,首次發現藥物互斥會帶給病患嚴重的副作用,在通報醫師後,被醫師與醫院狠狠的申斥了一番

二代健保法第61、62條明定,藥事費用也要設定總額,醫藥分帳

"如果醫藥真能徹底分業,藥師除了能協助降低藥量,還可幫忙看緊藥品額度,當然,醫院不會有不應得的藥費"--by 康健雜誌165期

也就是說,真正期待醫藥分業落實的非藥界人士,其實是希望藥師能夠做到"制衡"、"平衡"醫師角色的位置,以期可以進一步降低健保在藥費與醫療費用方面的支出

縱使不論這樣的位置如何能夠在片面的政策、政令更改下達成,藥師在醫療產業中扮演的該不該只是制衡與監督用藥的角色仍待討論

更遑論當民眾已經習慣惟醫師是從時,如何教育他們除了醫師也要信任藥師的專業,和減少民眾對於社區藥局隱含的商業光環的顧慮

如果真的拿醫藥分業的議題來進行投票,全民公投後會是個甚麼樣的結果呢?是反對的比贊成的多呢?還是維持原案或是不知道的人居多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醫藥分業
    全站熱搜

    peoplepharm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