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藥品分為三級

1. 成藥不需醫師處方,安全性高,可以自行購買。

2. 指示藥須經過醫師或藥師指示,才可以使用,使用前,須詳細閱讀藥品內所附說明書,瞭解相關的用法與副作用。

3. 處方藥須經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交給藥師調劑後使用,且須定期回診,評估療效及副作用。

 

藥物分級

說明

注意事項

成藥

乙類

  1. 清涼劑
  2. 外用軟油膏
  3. 外用貼布
  4. 滋養毛髮用藥
  5. 藥酒

不需要醫師開立處方箋,在便利商店、雜貨店或百貨超市即可購得

 

可在電視報紙上廣告

甲類

  1. 解熱鎮痛劑
  2. 鎮咳去痰劑
  3. 緩下劑 (瀉藥)
  4. 驅蟲劑
  5. 外用皮膚藥
  6. 胃腸用藥
  7. 營養劑
  8. 眼藥液劑
  9. 漱口劑
  10. 浣腸劑
  11. 外用殺菌劑
  12. 外用制汗劑
  13. 硬膏劑
  14. 脫毛劑
  15. 婦科藥劑
  16. 小兒科藥劑

不需要醫師開立處方箋,可在藥局、藥房或  藥妝店販售

 

可在電視報紙上廣告

 

不可長期使用

 

醫師、藥師、

藥劑生指示用藥

  1. 綜合感冒藥
  2. 解熱鎮痛劑
  3. 鎮咳去痰劑
  4. 緩下劑(瀉藥)
  5. 驅蟲劑
  6. 外用皮膚藥
  7. 眼藥膏
  8. 抗組織胺劑
  9.  鎮暈劑 

須在醫師、藥師或藥劑生等醫藥專業人員指示下使用,僅於藥局或藥事人員執業處所販售

 

可在電視報紙上廣告

 

若要長期使用須經過醫藥專業人員指示

醫師處方藥

這些藥物雖然療效較明確,但因其毒性較強、副作用較大,且有其對應的適應症,藥品上都會有標示醫師處方使用限由醫師使用

如:降血壓藥物

      心臟病藥物

      降血糖、降血脂藥物

      癌症、腎臟病用藥

      抗生素….

需要醫師診斷病情,確定病因後開立處方箋,再經藥師或藥劑生確認後調劑之藥品。藥局若無醫師處方箋,不能直接販售

 

不可在電視報紙上廣告

 

Q: 成藥是不是都很安全

A: 成藥其實本身往往不是問題,在台灣成藥之危險性最危險的不只是某種成藥成分安不安全,

     更要注意藥物其危險性在於是被濫用或被誤用,故要特別小心使用。

     甚麼「口碑好」、「好」藥、「美國進口的」、未有實證依據,都是有危險的。

     在台灣一般成藥的成份都是歐美藥廠的配方或仿傚他們而改造的,也有些是因應亞洲人的體質而改良的。

     但在歐美認為安全而批准的藥,在台灣未必安全。

     尤其是一些藥物濫用或誤用的情形,

     常常發生在人們以為「錯都無所謂」的藥:如眼水,藥膏、止痛藥、和傷風感冒藥、抗生素、維他命丸...等。

     成藥之危險性和副作用的可能性很多,每個人、每次病、每種藥都不一樣。

     有部份可以參考說明書,有部份可以問藥師,但有部份要問醫生。

     除此之外也要注意是不是假藥、或水貨、或內容失實也很重要。

     應該到合格、有信譽、有專業藥師服務的藥局購買,並問清楚用藥安全之相關事宜。

 

arrow
arrow

    peoplepharm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